
双语制的托儿所
名称:双语制的托儿所
发行日期:2019-05-15
齿孔度数:13¼x13°
面额:3.00元
版别:柯式平版印刷
印刷厂:法国 Cartor Security Printing
故事
澳门仁慈堂于二零一九年庆祝成立四百五十周年,纪念这个光荣且满有意义的日子。本澳最早一所由葡萄牙人创立的机构至今仍活跃地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其创堂宗旨:「为最需要帮助的人群提供援助」。
1569年,被视为本澳首任主教的贾尼劳(D.BelchiorCarneiro)到达澳门一年后,即当时首个本地权力机关「议事会」成立之前,创办了仁慈堂。随着1627年开始采用其首个章程,该章程改编自里斯本和果阿仁慈堂弟兄会的文本,贾尼劳主教创立了贫民医院和痲疯病院,响应莉娜皇后于15世纪发起的扶贫运动;这场运动很快在葡萄牙和其他区域(包括亚洲)扩展,成立了数百个仁慈堂弟兄会。从一个由一群来自各行各业人士所创立的非宗教仁慈堂弟兄会(虽因宗教灵感而开创)开始,四个多世纪以来,澳门仁慈堂经历了其荣耀和困难的时期,开办及管理多个老人院、孤儿院、痲疯院、收容所和食堂,向穷人、孤儿、寡妇、病人、俘虏和难民提供援助,并且捐赠坟墓让身故者得以安息。仁慈堂亦曾经是信用机构,管理和接收遗产,并发行过彩票以筹集资金。有别于各地数百个同性质的机构,澳门仁慈堂弟兄会懂得适应新模式,成功地传承到今天,并继续秉持其扶助穷人的使命及不懈地贯彻其宗旨。
仁慈堂现有设施包括:照顾长者的仁慈堂安老院、本澳唯一的盲人重建中心、双语制的托儿所(供六个月至三岁儿童)和会员中心。座落于历史城区中心并设于仁慈堂主楼内的博物馆展示见证着耶稣会在中国及东方足迹的宗教艺术品,以及与仁慈堂数百年历史有关的藏品。位于望德堂区的前仁慈堂婆仔屋现为一个集文化艺术及创意产业的活动空间。
有赖于赞助商的支持,自2013年开始投入服务的社服店每月均向弱势家庭派发「食物篮」,向最受生活成本高涨影响的群体提供援助。
是次发行包括一套四枚邮票及一枚小型张,图案介绍仁慈堂现有的设施,包括:照顾长者的仁慈堂安老院、双语制的托儿所、本澳唯一的盲人重建中心、位于望德堂区的前仁慈堂婆仔屋。而小型张则展示了座落于历史城区中心并设于仁慈堂主楼内的博物馆,并展示见证着耶稣会在中国及东方足迹的宗教艺术品,以及与仁慈堂数百年历史有关的藏品。